正文
首页!鹿鼎娱乐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27 12:09   

  首页!鹿鼎娱乐注册这两天正好参加2023年的AWE,说起家电产品的「技术加成」,那我可要“现学现卖”了。

  只不过有些是明面上的,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明确知道是该技术提高了生活舒适度;而另外一些则是隐性的,用户能明确感受到舒适,却不一定知道背后是什么「技术加成」带来的体验提升。

  传统的烘干机都是采用上图左侧这种金属条结构的接触式传感器来判断衣物含水量,以此判定衣物是否烘干的。

  对于T恤、衬衫这类比较轻薄的衣物来说,接触式传感器的判定思路完全没有问题,可以做到企业宣传的“衣干即停”。 但是对于羽绒服、厚窗帘这类衣物,接触式传感器往往会出现“误判”。反之,如果贸然手动增加烘干时间,则又可能导致衣物烘干过度。

  基于上述现状,卡萨帝在今年的AWE上带来了一项叫做“3D透视烘干”的判湿技术:通过能量场来感知衣物内部是否含水,不需要接触,就能“知道”衣物是否干透——而传感器就隐藏在上图红色线框之内 ▲

  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3D透视烘干”真的这么神奇吗?对比传统接触式湿度传感器真的有本质区别吗?在朋友的配合下,我拍了一组对照演示: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隔着干燥的布袋,机器早已洞穿了一切,看到了里面的液态水 ▲

  目前这项应用这项技术的,有且只有卡萨帝中子F2。从体验来说好是真的好,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有点“高不可攀”。期待后续可以“下放”到海尔的烘干机产品上。

  另外,我问了现场工程师,湿度数值显示仅存在于AWE现场演示中,消费者买到的时机并没有这个功能——因此,这也是一项比较隐性的「技术加成」。 大部分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有这项技术,但当他每次取出烘干程度恰到好处的衣物时,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舒适度的提升。

  第二个案例依旧是烘干机上的技术,听起来也不复杂,但打破了传统技术的思维方式,「技术加成」后极大程度提高了生活舒适度。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烘干机,稍微好一点的还都是热泵式,再好一点的,带防皱功能。烘干的衣服,取出来直接就能穿,甚至有些机器的模式中还有“熨烫”功能。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烘干机到底是如何防皱的?靠内筒凸起的提升筋,将衣物不断抛起-掉落反复摔打吗?

  提升筋“提升-摔打”确实是烘干机防皱的一个手段——不少机器在执行完烘干程序之后,如果用户长时间不将衣物取出,程序就会定期转动,防止衣物堆积导致褶皱。

  可是内筒也不能总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这样的话弄不好上衣的袖子和长裤的裤筒就搅在一起,然后打结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不但不能防皱,还会使衣服褶皱得更加严重。那怎么办呢?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让内筒定期改变转动方向就行了。正着转几圈,然后再反着转几圈,只要控制好了正反转的切换频次,衣物打结的现象基本就不会出现。

  但转动防皱效果比较有限。如果能在内筒转动的时候顺便“吹吹风”,那效果一定杠杠的。巧了,烘干机内还真有一股风!

  不管是冷凝式烘干机还是热泵式烘干机,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一股流动空气在筒内不断循环——热干空气带走衣物上的湿气,变成冷湿空气后析出水分,然后再加热变成热干空气进入内筒,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筒内衣物烘干。

  不看结果仅凭脑补也知道,蓬松状态下烘干的衣物,褶皱一定更少一些。长时间团在一起,难免出现各种褶皱。

  到这里为止,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理成章且近乎完美:内筒会正反转,里面还有循环风促进衣物蓬松。这样烘出来的衣服,怎么可能褶皱!

  烘干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带动内筒转动的电机和带动循环风循环的风机,往往是同一个电机。

  大家都知道,电扇的扇叶只有朝着某个方向转动的时候才能吹出风来,反转的时候正面是没有风的——同理,因为公用同一个电机,所以当内筒在反转的时候,循环风机也是不会出风的。

  目前大部分品牌给出的方案是:正反转必须要有,否则衣物真的会打结。但可以调节正反转的时间比例——理想的正反转比例是 1:1,现在做不到 1:1,做成 7:1或者 5:1还是可以的。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隐藏问题:为什么正反转比例要设置成 7:1或者 5:1这种极不对称的大比例呢?难道不能是 2:1或者 3:1么?

  因为循环风使衣物蓬松只是辅助作用,设置循环风的关键意义,是带走内筒中的水汽——换句话说,循环风是烘干机烘干的关键。

  如果将正反转比例设置成 2:1或者 3:1,那对于“烘干”本身来说,内筒一直在做“无用功”,会大大延长烘干机的烘干时间,降低烘干效率。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郁闷:一切的矛盾都出现在「内筒驱动电机和循环风机公用一个电机」这件事情上。

  如果能在烘干机内独立设置两个电机,循环风机持续不断地稳定带动空气循环,那内筒不就能随心所欲地正反转了吗?不就可以实现理想状态的 1:1正反转了吗?

  但难点也在这里:热泵式烘干机内塞进一台“小空调”本来就不好实现,现在又要再多塞进去一立的风机,就要重新设计机器内部管路分布,成本会增加很多。

  难归难,只要理论上能够实现完美烘干,总会有品牌去尝试。并且目前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品,说出来大家也不会陌生——它就是红极一时,被誉为“神机”的海尔纤美176。目前我自己也正在用这台机器 ▲

  海尔把这项技术叫做“双擎热泵”——其中“热泵”无需多言,是指机器的做工方式和工作原理;而“双擎”指的就是两个独立驱动的引擎。

  可别小看这项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小众技术”。截止我回答这个问题,拥有“双擎热泵”技术的烘干机品牌,有且只有海尔一家——当然海尔家的高端品牌卡萨帝上也有。

  说完两个隐性案例,接着说个“明面上的”,这项是关于扫地机的「技术加成」。

  如果展开了说扫地机这个品类,我能说上至少5000字:什么自动洗拖布,什么自动上下水,什么旋转拖布自动抬升…几乎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能进一步解放一次用户的双手。

  关注过扫地机器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科沃斯、追觅、石头、云鲸这四家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之中,有且只有石头一直坚持采用平板拖布。

  对于传统采用旋转拖布的扫地机器人来说,在贴边清洁时,拖布与踢脚线cm的卫生死角;相比之下,采用震动拖布的机器的卫生死角就要小得多的多▲

  “转机”出现在 2022年,当时云鲸发布了第三代产品云鲸 J3,第一次通过“一步一扭”的前进方式,解决了旋转拖布在沿边清洁时的死角问题 ▲

  之所以在扫地机的众多「技术加成」中选择这项技术来分享,是因为我觉得这真的是旋转拖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关键是它竟然是通过软件算法优化来实现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追觅、科沃斯等其他品牌学会了,从而也可以看出这项技术的优越性。

  科沃斯在2023年发布的新品 T20 Pro和追觅新发布的 S20 Pro都已经通过“扭屁股”算法,完美解决了机器人在沿边清洁时的死角问题,贴边清洁效果远远领先于震动拖布。

  上面说了两个烘干机上的「技术加成」,这里再说一个洗衣机上的「技术加成」——精华洗。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头发比较脏/比较油,洗的时候洗发露又挤少了,你会发现不管怎么搓揉,都很难揉出泡沫来。

  正确的做法是,洗完一遍之后,再挤一点洗发水重新搓揉头发,直至大量起泡,头发就洗干净了。可见,“起泡”对于“洗干净”有多重要。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泡沫洗面奶和泡沫沐浴露,以及泡沫洗手液——挤出来直接就是泡沫,洗的时候又快又方便 ▲

  那有没有办法让洗衣机也用上类似的起泡技术呢?说起来这又是个淳朴但实用的想法。

  不过这项技术出现时间不久,而且也是海尔独创的(海尔洗烘产线是真的舍得投入研发,全球销量领先真不是吹的)。

  简单说,就是将传统的洗衣液在注入洗衣机内筒之前就与清水进行预混,并且将其泡沫化▲

  将洗衣液泡沫化之后,再通过泵机将“精华液”直接喷洒到洗衣机内筒,使其尽可能均匀地分散在衣物上 ▲

  那实际上的起泡效果和泡沫留存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一直坚信看图说话最直观也最真实:

  上图是我实拍的利用精华洗实现的起泡效果。洗衣程序刚开始执行,筒内就充满了大量稳定的泡沫 ▲

  根据海尔官方的说法,精华洗可以实现可以省水38%、省时37%——洗涤时间缩短了,衣物之间的摩擦也就少了,自然可以减缓衣物的老化和折损——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减少磨损15%。

  在清洗牢牢附着在船底的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时,如果直接用水冲洗效果微乎其微。但如果在在水流中注入高压空气,那么清洗起来就会变得非常轻松解压 ▲

  方太在喷淋臂和水泵连接位置,加入了一个吸气空心轴。当叶轮转动,给喷淋臂上水的时候,空气也会从空心轴一起注入到喷淋臂里面▲

  所以喷淋臂也要采取特殊设计,从侧面看分成了三层,比传统洗碗机的喷淋臂要厚很多 ▲

  厚实的喷淋臂腔体,就是为了方便清水以及随着清水一起进入喷淋臂的空气在里面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让喷出来的高压水流拥有更强的清洁能力。

  恰好在2020年的时候受邀探访了一次方太总部的洗碗机实验室,当时留了一点素材。上面是测试前的砂锅和奶瓶▲

  这两个则是洗净后的砂锅和奶瓶 。全程实拍,这洗净能力,真的是毫无槽点 ▲

  上面连说了两项关于烘干机的「技术加成」,既然提到了洗碗机上的技术,顺便也再说一说洗碗机上的另一项「技术加成」——自动关门技术。

  说起思路也很简单:利用自动开门技术烘干,等餐具干透以后,再自动把门关上不就好了吗?

  机器是卡萨帝的CWY15-B29SU1。实现该技术的装置是上图的橘色拉链 ▲

  对用户来说,既能拥有烘干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自动开门。等彻底烘干后,机器还能自动关门,实现长期存储,说是“极大程度提高生活舒适度”恰如其分。

  还是开头说的那句话:有些「技术加成」是明面上的,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明确知道是该技术提高了生活舒适度;而另外一些「技术加成」是隐性的,用户能明确感受到舒适度,但不一定知道背后是什么技术带来的体验提升。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利澳注册_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